Translate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La Vie】愛,我們的島


 口口對於童年的回憶的確是一直不停的漂泊、居無定所,從英國搬到台灣,從高雄搬到台北,在市區內也搬了數不清次數的家,久而久之,「家」的意義失去了「地域性」,對我來說,只有愛我的人的地方,就可以稱作「家」,至於在哪,並不重要。然而,我因緣際會下參與了週末一場為反抗淡海新市鎮二期開發案舉辦的民間環境勘查活動,讓我開始對「家」的定義有所改觀。

 口口負責與我聯繫的人是一個年紀跟我相仿的女孩,來自浙江卻對台灣有著無比的熱情與關愛,事後我才知道她的名字叫做「蔡博藝」,父母希望她博學廣藝,已經是一名作家,也是第一屆來台的陸生,她將自己在台灣生活的大小事寫成「我在台灣,我正青春」一書與兩岸的讀者分享。上網拜讀過後再憶起博藝本人,心情可說是慚愧與感動百感交集,同樣是在台灣生活的人,卻有著比身為當地人的我對台灣更多的愛,熱心參與了台灣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當天我剛好也遇到了一名紀錄片導演,正在記錄博藝在台灣的青春生命,一整天下來,我和一群為了自己的家無私奉獻的人們在淡水「跋山涉水」,在台北生活了十幾個年頭,也在關渡念了兩年的書,我從沒這麼深入、這麼用心地走入淡水。


口口除了淡水的風光,我也看到了很多在淡水的樸實生活,儘管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台灣還是有很多的人們都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在生活著,知名漫畫角色妮可羅賓曾說:「在地圖上,你們能看到上面有人嗎?政府就是用這樣的角度看世界,才會做出那麼多無可理喻的事情!」,淡海新市鎮二期開發案的事件也是這麼活生生地上在我們的眼皮下上演著,卻鮮少有人關心,這個事件可以回朔到1991年,當時台灣省政府為了紓解台北市中心人口成長壓力,提供中低收入民眾居住問題而擬定了這個可容納三十萬人的造鎮計劃,然而在沒有考量人口增長減緩與房地產供需過剩的情況下,導致實際入住率不如預期,為了執行這個開發案已經破壞了淡水許多美麗的生態,也強迫徵收了近六千戶的在地居民的土地,在淡海新市鎮一期開發案那麼悲慘的結果下,政府卻仍執意要執行二期的開發案 (┬_┬)


口口跟著當地年輕導遊的腳步,我們爬出了草叢,迎面而來的是一個令我驚呼的海岸, 我們雖然不巧遇到了退潮,卻也讓我們更接近了海岸線,海闊天空的景色隱隱約約的露出了人類在這片上美景上造成的傷疤,令人不捨的是,另一道傷害正迎面而來,捍衛的力量卻仍猶如螳螂擋車。


口口在回程的路上,跟著民間環評的隊伍前進的一個阿姨驕傲的問我:「剛剛走那些崎嶇又顛坡的路是不是都沒有人跌倒?」,我點點頭,有點莫名的看著她,阿姨的眼睛散發著興奮的光芒告訴我:「你知道嗎?政府機關來官方環評的時候,那些官員們跌得超慘!還碎念:『這麼糟糕的地形不開分怎麼行!』,你看看!剛剛有人跌倒嗎?!一個也沒有!我們做得正,行的也正!絕對不會跌倒! 


口口有這個機會注意到這個社會議題,完全是因為選修了學校一門有關服務學習的課程,而決定進而去瞭解,雖然動機是被動的,但我很慶幸自己真的走入事件的場景之中,在另一堂講授一個關於媒體現象的課程裡,我發現大部份的人們對於現今台灣媒體的觀感很差,於是我自我反省了一下,與其抱怨這些媒體現象,為何不先檢討身為觀眾與讀者的資訊辨讀能力?有很多事情,必須要親身體驗才能決定是非對錯,而我選擇了自己去尋找答案,一個事件連起了一群人的關係,也建立了一個密不可分的「家」,這樣強大的力量,真的很令我驚訝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