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這部電影吸引我的地方是小女主角的角色設定,在看到預告片的時候就覺得艾莉緹跟那時捲髮綁著馬尾、身材又比較嬌小的我好像,然而我卻遲遲的沒有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小時後的我因為被「神隱少女」嚇得睡不著覺,導致我對於他們的動畫都會有點卻步,可惜因次看過的作品就不多,到後來長大之後我才慢慢瞭解宮崎駿以及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令人讚嘆之處。
口口這部片子算是吉卜力在宮崎駿慢慢退居監督的位置之後的第一個作品吧!本部片的導演為米林宏昌先生,也是吉卜力工作室所培育出來的一位非常厲害的動畫師,剛好我昨天的課堂上看了一個介紹吉卜力的短片,這個工作室非常重視對於員工的培養,他們不希望每一次電影的製作都必須重新尋找人才以及工作人員,而是希望能夠永續的培養一批菁英、培養彼此的默契共同的持續做動畫電影。
口口「借物少女艾莉緹」是改編自一個英國作家Mary Norton 於1952年發表的系列小說作品(中文譯作:在地板下的小矮人),講述在英國的人類社會中有一群身高約莫十來公分的小小人種族,會到處「借用」人類的生活用品而生存的一群神秘的民族傳說與故事。不過「借物少女艾莉緹」並不是第一部改編這本小說的電影,「寄居小奇兵」The Borrowers(1997),也是一部同樣改編了Norton小說的電影作品,且是採用真人的演出方式來拍攝!精采度並不會輸給動畫片反而在某種程度更有真實性,也非常值得一看。
口口「借物少女艾莉緹」是改編自一個英國作家Mary Norton 於1952年發表的系列小說作品(中文譯作:在地板下的小矮人),講述在英國的人類社會中有一群身高約莫十來公分的小小人種族,會到處「借用」人類的生活用品而生存的一群神秘的民族傳說與故事。不過「借物少女艾莉緹」並不是第一部改編這本小說的電影,「寄居小奇兵」The Borrowers(1997),也是一部同樣改編了Norton小說的電影作品,且是採用真人的演出方式來拍攝!精采度並不會輸給動畫片反而在某種程度更有真實性,也非常值得一看。
口口我個人最喜歡這部電影的部份是在於對借物小小人一族的居家生活視覺設計,除了改邊原著本身就是一個極具想像空間的創作之外,電影當中所採用的大自然色調,紅配綠的基本搭配以及歐式風格色彩十分賞心悅目,電影腳本雖然是發生在一個日本的鄉間,但是片中採用的房屋建築內部設計多少有點歐式的風格,讓整部電影擁有東西合併的融合美感,然而我覺得還是有部分風格不太搭稱的地方,有的場景繪圖部份過於類似油畫風格導致動畫上色的人物有點突兀。
口口負責配樂的Cécile Corbel所製作的音樂讓我感覺很特別,因為我很少能聽到用豎琴來作為電影的配樂歌曲,豎琴的聲音會讓人聯想到神話、童話的氣氛,小小人一族對於人類來說,就像是人魚一樣就是個無法讓人證明的傳說,而豎琴的歌曲更為整部電影添加了活潑、光明又具有神秘的色彩。
口口這部電影雖然我個人認為不能算是吉卜力頂優的作品,但是我覺得仍然能抱著非常輕鬆的方式來欣賞,而腳色個性的鮮明度一直是吉卜力工作室最大的優點及特色,從男主角翔的人類角度去看這個神祕的民族時,我在男主角的身上學到一點:有時候即使我們很想要去幫助某個人最好的方法並不是去做-而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從電影中我們能隨著小小人的腳步一窺看人類的真實世界,就像是小美人魚嚮往海面上的世界一般,14歲的艾莉緹對於未知的世界有充滿著好奇心,但是為了整個家庭甚至整個種族的生存,有些犧牲還是必要,有可能小小的失誤就要用數十倍的力量來彌補。
口口整部電影的故事還蠻尊崇原著的核心價值-一個民族的生存勇氣。在故事中,艾莉緹的家人面對活在隨時都可能要離開家園、被人類發現的危險之中,艾莉緹也時時對於不同的民族的刻板印象抱持著懷疑的態度,難道所有的人類都是有害的嗎?或許在人類的眼中,借物一族的行為形同小偷,但是對於別的種族來說,人類「借用」了自然的資源不是也是一種沒有經過同意的「偷竊」行為嗎?其實整個大自然本來就是一個「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在影響對方最少的方式下彼此倚互的生存著,又何樂而不為?我被艾莉緹對男主角咆嘯的那句話所感動:「我們絕對不會滅族的!因為我們一直很努力的在活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